服务流程

表型提供
1、表型对临床诊断分析至关重要
表型数据包括定量数据(体重,身高)、定性数据(行为),照片,临床特征描述,病史,体格检查以及生化检查;在罕见病诊断的过程中,还包括患者父母的表型信息
表型提供:优先考虑提供病历(初步诊断疾病)、病程信息,临床描述、其他检测结果(生化、组织、代谢等)。
2、原则上要求录样时表型一次提供完整,如有新表型需要补充或修改.
报告周期
12个工作日
样本要求
样本类型 | 样本量 | 储存要求 | 运输要求 | 说明 |
外周血 | ≥2ml | 存于EDTA抗凝管中,低温4℃保存 | 低温4℃运输 | ★★★优先推荐样本类型 |
口腔拭子 | 将采样拭头在口中内腮上下刮拭40次以上 | 常温干燥保存 | 常温干燥运输 | 不推荐,非常规样本,只能分析点突变,无法分析 WES CNV |
干血片 | ≥5个斑 | 阴干后,常温干燥保存 |
遗传病分类
定义: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异常或遗传信息异常(基因变异)所引起的性状异常。

遗传病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才叫遗传病。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可将遗传病分为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以及线粒体病四种。
遗传物质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遗传物质就蕴藏在细胞核和线粒体中。•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功能片段——基因(GENE)。•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人体的基本构成单位是细胞,每个细胞里面都有23对染色体,一共46条。每个染色体上都有上千个基因排列,每个基因由ATCG四种碱基排列组合组成。除了细胞核里面有遗传物质以外,线粒体中也含有基因组,当一个基因的改变直接影响其他生化过程的正常进行时,就会引起一些性状的相应改变。
遗传病与基因的关系


单基因、多基因及染色体异常病与基因的关系 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
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遗传信息通过两对以上致病基因的累积效应所致的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指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和形态结构畸变。染色体的异常更注重形态,基因的,从临床上来看,基因的检测更注重功能,泛指某种基因的突变会不会导致编码蛋白功能的改变。并且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生长发育阶,其发病风险也不同,可以看到单基因遗传病主要在出生前和出生后的婴幼儿阶段发病。
遗传病诊断
利用遗传学基本知识与技术方法, 通过对患者及其家系成员实施遗传学检查,寻找与确定导致疾病表型的染色体畸变、 基因组或单基因致病突变, 从而为遗传病提供确诊、治疗与预防的依据。
遗传病诊断方式

明确了基因与遗传病的关系后,就可以通过不同的遗传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从而为遗传病提供确诊、治疗与预防的依据。遗传诊断方式主要有三种:针对已经出现症状的患者,做症状的诊断,也是全外显子和cnv-seq的主要应用方向。症状前诊断指的是针对还没有出现症状的患者,有家族史等高危因素的来做诊断。还有就是产前诊断,是针对未出生的胎儿。
遗传病临床诊断面临的挑战

但是遗传病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就遗传病本身来说,它种类繁多,OMIM数据库收录的遗传病就超过的8000种,单基因遗传病,看似简单,但是即便是同一基因型的不同个体或者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由于各自遗传背景的不同,所表现的程度也可能会有显著差异。另外,即便是同一个临床表现,也可能是由多个不同的基因控制的,所以在临床诊断上,就会非常棘手。而且有的临床医生对于遗传病的认识不足,非常容易被误诊,像有的黏多糖患儿会被误诊为佝偻病,因为都是身高矮小,O型腿这样的症状。有的炎症性肠病被误诊为脓毒症等等。由于被误诊然后治疗之后出院又发病再入院,这样患者确诊的时间周期会很长,加上很多医院也缺少相应的技术手段,仅凭医院自己开展遗传病诊断难度很大。
遗传病检测技术
基因检测辅助遗传性疾病的精准诊断

遗传病基因检测方法

临床上我们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然后通过生理生化等检测,来进一步选择合适的基因检测手段进行精确诊断。包括Sanger测序、核型、FISH、二代测序、染色体芯片等等,通过这些技术来检测基因和染色体的突变信息,为临床提供诊断的依据。
根据基因变异类型不同,也有相应的基因检测手段,图片是DNA片段大小的展示,SNP是单个核苷酸的改变,1bp的点突变,还有小片段的插入和缺失可以通过一代二代测序技术,1kb以上属于CNV拷贝数变异,50kb以上的属于大片段CNV,可以选择选择CNV-seq、MLPA、等检测技术,3Mb以上属于显微结构,显微可视的染色体变异,可以选择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分辨5-10Mb以上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异常。
常见遗传检测技术对比

核型分析能够检测46条染色体数目的异常,以及5-10Mb的大片段的缺失和重复,但是需要新鲜的组织或者血样进行细胞活培,人工操作的工作量比较大。FISH荧光原位杂交,能最直观的将检测样本突变与否呈现出来,分辨率可以达到100kb-1Mb,但是它没有办法对整个基因组进行检测,只能检测已知突变的疾病,对背景未知的基因引发的疾病无法检测。MLPA是多重链接探针扩增技术,它的优点主要体现在操作简单,稳定性好,性价比高,同样也是只能检测特定基因,另外MLPA也可以检测到甲基化、点突变的信息。二代测序是能够检测点突变和小片段的插入和缺失,检测的疾病种类也是最多的。染色体芯片可以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检测微缺失和微重复,在致病基因区域,特别是以CNV为致病变异的基因区域进行探针加密,检测特定的片段缺失和重复。临床上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如:检测阳性率、费用、检测时效等。鉴于遗传病的复杂性且不同的技术有各自的局限性,应充分考虑到各技术的优势和互补性,合理选择适宜的检测方法,既要避免漏诊,也要防止“矫枉过正”。